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
位置: 文旅之窗
中国乡音:以文化为钥,启文旅新局,解就业之困
来源:央视融媒网 | 作者:徐建刚 | 2025-07-25 22:50:02 | 浏览量:77945
  

央视融媒网7月25日电(徐建刚)当文旅产业从 "门票经济" 向 "文化体验" 转型,从 "景观观赏" 向 "IP 创造" 升级,一场以 "乡音" 为纽带的文化实践正悄然改写着地方文旅的发展逻辑。"中国乡音" 品牌以区域邀请赛为载体,由央视融媒网做为主办方,联合地方政府深度融合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不仅为民间文化爱好者搭建展示舞台,更在破解文旅同质化、激活乡村就业活力中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

应运而生:在文旅转型与就业攻坚的时代命题下

当下,中国文旅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游客中,选择 "文化体验类" 旅游的占比已达 68.3%,"深度体验当地民俗、参与非遗活动" 成为游客首要诉求。然而,与之相对的是,许多地区仍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文旅项目因缺乏特色 IP 导致吸引力不足,陷入 "千景一面" 的同质化困局;另一方面,乡村地区就业岗位稀缺、青壮年外流等问题,让文旅产业就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释放。

"中国乡音" 的出现,恰是对这一时代需求的精准回应。2024 年 11 月 18 日,该项目在国家版权局完成登记,其核心逻辑在于:文化是文旅的灵魂,而 "乡音" 作为最具地域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既能打破文旅 IP 的同质化枷锁,又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正如项目发起人王罡所言:"乡音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激活它,就能让地方文旅有灵魂、有活力,让乡村就业有依托、有奔头。"

这一理念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强调 "文化赋能",文旅部多次提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而就业优先政策更聚焦于县域经济与乡村产业的岗位创造。"中国乡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化赛事为支点,撬动文旅资源转化与就业岗位培育的双重价值。

内核解析:一场 "有根有魂" 的文化赛事实践

"中国乡音" 并非简单的文化展演,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文化+文旅+公益+就业" 生态体系。其核心载体区域邀请赛在借鉴 "村超" " 苏超 " 等群众赛事热度的基础上,更突出" 文化深度 ":

1、内容突破单一竞技形式,涵盖音乐、戏曲、民俗表演等多元业态。从贵州贵定的苗族飞歌,到内蒙古的马头琴合奏,从安徽的黄梅小调,到云南的傣族脚鼓表演等,每一场赛事都是地方文化的 "活态展览",展示民族多元素融合特性。

2、形式坚持 "在地化" 原则。赛事举办地的自然景观(如贵定的云雾山)、历史遗迹(如安徽的古村落)、民俗风情(如广西的壮族歌圩)均被纳入活动设计,形成 "观赛事、品文化、游山水、赢大奖" 的沉浸式体验。

3、公益:每轮区域邀请赛全程免费报名参与,突出政府牵头组织的公益性,赛事所有胜出的(团体/个人)奖品、奖金由活动赞助方现场颁发,所有奖杯、证书由组委会统一印制,由当地业内知名人士现场颁发。

4、目标直指产业价值转化。通过赛事集聚人流,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消费;同时挖掘地方非遗、手工艺等资源,开发 "乡音文创" 产品,让文化从 "表演" 变为 "商品",从 "展示" 变为 "产业"。

5、区域:以云贵川、陕甘宁、江浙沪、东三省、内蒙古、鲁豫皖等区域为基点逐步展开邀请赛,详见官方公示平台赛事规划排期时间表。

6、荣誉:所有参与者(团体/个人)根据自身才艺亮点及其他技能贡献值均有机会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专属定制版奖杯、乡音系列主题纪念版荣誉证书、奖品、万元级至十万元级奖金等。

7、专业:每个区域设立本区域专属组委会,邀请本地业内知名艺术家代表等组成评审组,并设立开通大众评审组线上、线下投票支持参与互动。

这种设计直击文旅产业痛点:破解 "千城一面"" 千景同貌 "的同质化困境,以独特的" 乡音 IP"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为当地村民提供从赛事服务、文创制作到导游讲解的多元就业岗位,让" 文化红利 " 真正惠及民生。

落地生根:从贵定启程,向全国拓展

2025 年 2 月 17 日,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人民政府与北京伽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关于"中国乡音" 项目落地贵定县的签约,成为这一理念落地的首个里程碑。签约现场,项目联合发起人徐建刚(央视融媒网副总编辑、北京伽映文化董事长)讲述关于中国乡音近三年的整体规划,把中国乡音起点贵定,面向全国分区域推广赛事活动(含贵定村歌联赛等)的运行方向做了详细工作汇报。

项目联合发起人 徐建刚

在这场为期 5 年的合作中,贵定县的苗绣、茶歌、长衫龙舞等非遗文化将通过赛事走向全国,而当地的云雾茶产区、阳宝山古建筑群等文旅资源,则将借助 "乡音文化体验之旅" 实现流量转化。目前赛事筹备阶段,一旦启动,预计将带动当地近千余名村民参与到场地建设、手工艺培训等工作中,预计项目成熟期将创造稳定就业岗位1000+。

贵定县签约现场 贵定县音寨景区

这一成功实践迅速形成示范效应。2025 年 7 月起,"中国乡音" 与北京国艺中联文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 —— 作为文旅产业运营的资深玩家,国艺中联在景区活化、网红孵化、夜间经济打造等领域的经验,为 "乡音"IP 的全国推广注入专业力量。国艺中联总裁刘皓表示:“中国乡音的工作开展,旨在通过政府搭建桥梁,以解决当下文旅行业普遍就业问题为使命和目的”。目前内蒙古、安徽、河南、云南、广西邀请赛已进入筹备阶段,一场覆盖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序幕。值得关注的是,每个落地地区的赛事都将与当地 "就业需求" 精准对接。例如,内蒙古赛区计划培训 50 名牧民担任 "草原音乐向导",安徽赛区将联动古村落开发 "非遗工坊",吸纳留守妇女参与传统布艺制作 ——文化赛事正成为激活乡村就业的 "催化剂"。

聚力而行:多方参与共绘文旅新图景

"中国乡音" 的生命力,源于开放多元的参与机制。无论是文化爱好者、游客,还是地方政府、企业,都能在这一平台找到自己的坐标:

1、民间文化爱好者:可通过 "中国乡音" 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正在筹备搭建中)报名参与区域选拔赛,展示家乡的民歌、戏曲、民俗技艺。赛事不设专业门槛,只要能代表 "地方特色",均可报名登台展示,并有机会赢取大奖。

2、游客:可关注各赛区文旅部门发布的 "乡音体验线路",在观看赛事之余,参与非遗工作坊(如贵定苗绣制作)、民俗节庆(如内蒙古那达慕)、田园采摘(如安徽茶旅体验)等活动,深度感受 "乡音背后的生活"。

3、地方政府:可与 "中国乡音" 联合运营方(北京伽映文化、国艺中联)对接,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与发展需求,共同设计赛事方案与文旅融合项目,通过 5 年长期合作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4、企业与社会组织:可参与文创产品开发、赛事赞助、文旅项目投资等,如国艺中联已启动 "乡音网红孵化计划",助力地方手工艺人、民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大影响力,带动产品销售。

项目发起人 王罡

项目发起人王罡现任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家顾问、教育部“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研究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产业教授表示:"乡音是最动人的乡愁,也是最坚实的发展基石。我们希望通过 5 年、10 年的深耕,让每个参与的地区都能形成 '文化有传承、旅游有特色、就业有保障' 的良性循环。"作为深耕教育、就业与文化领域的专家,他将高校资源、就业培训体系引入项目,例如联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为当地培养文旅运营人才,让 "乡音经济" 既接地气,又有专业支撑。

让乡音唤醒大地,让文化照亮未来

从贵定的茶歌悠扬到内蒙古的牧歌嘹亮,"中国乡音" 正在书写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激活经济、带动就业的 "活态资源";文旅不是简单的 "风景 + 消费",而是 "文化体验 + 产业生态" 的深度融合。

当越来越多的地方以 "乡音" 为引,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文化 IP,文旅产业的同质化困境将迎刃而解;当文化赛事带动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乡村就业的 "毛细血管" 将被彻底打通。这,正是 "中国乡音" 的深层意义 —— 以文化为根,让旅游有魂,让就业有门,让每个地方都能在自己的 "乡音" 中,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最新推荐
智慧赋能,引领转型——李夏女士如何打造企业管理“最强大脑”
作者:许伟伟
浏览量:24572
时间:2025-07-26 11:47:11
中国乡音:以文化为钥,启文旅新局,解就业之困
作者:徐建刚
浏览量:77944
时间:2025-07-25 22:50:02
张传卫出席中欧企业家座谈会
作者:魏传峰
浏览量:53162
时间:2025-07-25 22:41:32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国区组委会举办长三角论坛,共商品牌发展新机遇
作者:中宏网品牌
浏览量:25688
时间:2025-07-25 21:44:20
“净塑从源头开始”舟山启幕:多方共探循环杯试点,合力破局海洋塑料污染
作者:许伟伟
浏览量:32404
时间:2025-07-25 17:05:15